自媒体运营与传播学:社会化效果 二维码
来源:原创 符号互动论者相信塑造自我是语言的功能之一。没有交谈就不可能有自我观念。“我们生下来没有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产生。与他人接触时我才能体验自身;缺乏和他人的互动,我便不能塑造自我,便不能作为某人出现。” 无论我们是在与新朋友互动,还是跟某个重要人物有新鲜的对话,自我总处于变化之中。 主我:自我中所有新奇、无法预测以及无条理部分的自发驱动力。 客我:客观的自我;当一个人扮演他人角色时所看到的自我镜像。 社群:他人预期的社会化效果 为了在新的社群中生存与成长,就需要对人们的行为、行动的意义以及他们对她的期望有所了解。米德及其他符号互动论者把这些意象的混合定义为概化他人的过程。 概化他人:一个人基于社群预期和反应形成的关于他(她)的自我混合意象。 概化他人是个人意识中与社会群体普遍的预期、观感有关的一组信息。当我们想要弄清在某种社会情境中我们应如何行动以及如何评价该行动时,这一过程就是概化他人。我们站在概化他人的角度,赋予我们自身及自身行为以意义。 一个社群由能够自行做出选择的个体构成。他们与其他人的共同行动形成了卫生保健制度、司法制度、经济制度。在《心灵、自我与社会》一书中,我们无法确定米德把概化他人看作: 我们在我们认识的所有人的反应中获取的首要的镜中自我? 还是看作影响人们内心对话的社会期望? 但不管是哪一种方式,概化他人都会对我们的思考方式以及与社群互动的方式产生影响。 总之,我们出生时都没有“客我”。这个“客我”唯有通过持续不断的符号互动才得以形成—首先是家人,其次是玩伴,再次就是类似于学校的各种机构,一旦概化他人发展形成,这个虚构的综合而成的自我将成为一个对话的伙伴,与我们进行持续的精神对话。儿童就是用这种方式参与他们自己的社会化过程。 在邻近的社群中,儿童逐渐习得他人的角色。米德要我们把“客我”想象成是每个个体内心有组织的社群。 读后感: 读到这节,主我、克我、概化他人。这三个关键词应该认真去理解去吃透。这就是我们作为自媒体人的核心。 主我:自发驱动力,我可以理解成为一种创造力。作为自媒体人,是不是每时每刻每天都在创造。我们经常寻热点,蹭热度。把这些素材融汇于我们自己的东西。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主我”。 客我:每当内容形成,我们把它当成自己的宝贝一样精心打扮,认真打磨。跟多的时候我们会进入到“客我”状态;如果我是读者会喜欢这个内容吗?这个内容全面吗?如果我是读者还需要补充什么?。不难发现,所谓“客我”就是一种“用户思维”。 概化他人:“为了生存与成长,我们需要对人们的行为、行动的意义以及他们对我的期望有所了解。”再次理解所谓概化他人。我们想到什么? 自媒体运营推广,除了内容的输出。策划活动也是重中之重。比如,“中国锦鲤”。传播吉祥与祝福是我们非常乐意为之的行为。这代表了一种传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行动的意义是什么?为他们送祝福,同时也为自己送祝福。送祝福的同时,又有可能得到大奖。为什么要拒绝这样的活动。 运营自媒体,新人想的是怎样生存,大V操心的是未来如何发展。概化他人的概念,自始至终贯穿与我们的工作中。 我把这段的核心进行总结:这也应该是我们自媒体人工作的核心。 我努力的创作出优质的内容,并充分站在读者的角度去分析我的内容。它是否有价值,它能为我和读者带来什么?
文章分类:
行业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