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钱烧焦的互联网,是否需要一盆冷水? 二维码
来源:原创 见过不烧钱的互联网企业吗?好像没有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互联网走势都是这样呢?想要收入持续增长,必须不停的引流量,就要继续增加投入,这是盈利和投入会成正比增长;假此时减少投入,那么盈利和投入同样会成正比降低。 今天互联网企业失败的几率非常高,但是因为他们的增长和想象空间,依旧能够让投资人相信他们的企业会迎来利润惊人的那一天,和大到难以想象的利润相比,现在的亏损和烧钱又算的了什么呢? 互联网公司和传统企业是不同的。所以也不能用传统企业的方式,去看待互联网公司。 传统企业的业务增长,是爬楼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爬。 而互联网企业的增长,则是开飞机。需要在地面进行漫长的滑行,积累速度。当速度达到一定地步后,一飞冲天。 据说烧钱在战术层面的原因是为了赚钱!!为了省钱??! 为了赚钱不同互联网公司的盈利模式不同,有的靠广告、有的靠卖产品、有的靠收会员费、有的靠做增值服务等等。但不管如何盈利,归根结底都只有一个盈利模式:靠用户赚钱。直接靠用户赚钱就是卖产品给顾客、收会员费、做增值服务等等;间接靠用户赚钱就是卖广告等方式。 不管你做什么样的互联网公司,你的用户越多、用户单位价值越大、用户粘性越强,你就越能赚钱。 那互联网公司干嘛要烧钱?为了快速获取尽可能多的目标用户呗。 为了省钱烧钱为了赚钱好理解,烧钱为了省钱如何理解? 每个公司都有固定运营成本,通过烧钱用1个月去完成不烧钱但要半年甚至1年才能完成的目标,综合算下来,很可能会省掉一大笔钱。 我国的互联网经济从收费时代到免费时代,再到如今的补贴时代,一方面企业大量融资烧钱,另一方面大量互联网公司持续亏损,并且亏损还在进一步放大。整个互联网的烧钱模式,不仅让圈外人看不懂,就连很多圈内人都有太多的不理解,而我自己在外交流,关于盈利模式也是被问的最多的问题之一。在此先纠正一点,任何公司无论是非为互联网行业,大多都是需要先投入的,不存在只有收入没有支出的公司,而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讲,烧钱是用钱来换时间,尽快地把未来预期拉到今天实现。而烧钱所在之处,主要还有三个方面: 培养消费习惯互联网由特有的连接属性,破除中间环节,延伸出各种新商业模式以及消费习惯,但是每个新事物、新模式从出现到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存在一定周期,为了缩短此周期,培养新的消费习惯,最快的方法就是大额的补贴和优惠政策。我们来看看烧钱到底是否值得。 首先分析下做互联网最重要的一个数据指标是什么,对,就是用户数。不同互联网公司虽然赚钱方式不同,但终究还是靠用户赚钱,有卖产品,收取增值服务费或会员费等等直接赚钱方式,还有靠用户基数卖广告的间接赚钱方式,而当你的用户数量越大,粘性越强,单位价值越大之时,盈利当然越好。 对于新的模式,在不大规模烧钱的情况下,获取目标用户可能需要一年时间,而投入大力的补贴政策后,可能三个月内即可完成指标,提前获取到更多的用户数量,也可早点开始盈利方面的探索,我们拉长整个周期去看,综合评估对企业而言烧钱的同时可能也意味着省掉一大笔钱,因为通过用户量增大而产生规模经济,服务单个用户的实际成本其实不断降低。 铺设落地支撑近几年的O2O大战,从团购引爆到外卖、搭车以及各行业O2O的兴起,为了能够支撑全国的网络架构,需要铺设大量的硬件,服务器,带宽及线下仓促物流,配送团队,地推团队等等,这是互联网公司需要烧钱的第二块内容。 因为我们传统的商业,一般都是逐步铺开的模式,甚至很多做了几十年也仅发展于一域,但互联网商业的拓展速度,很多都直接已一个城市乃至全国铺开,笔者由于处于校园互联网的圈子里,太多太多的产品定位都是全国校园市场。麦当劳从1990年进入中国市场,在深圳开设**家门店,至今很多三四线城市都未涉及;而京东才几年时间,已可在五线城市看到其快递小哥的身影,一样为了拼速度,快速铺开,自然而然有了大额的花费。 打压竞争对手互联网有着很强的二八理论属性,甚至更为显著,每个垂直行业内一般只有**的两三家才有出头之日,且流量为越来越集中,很多行业内**名的盈利情况,比前十名中的后九名加起来还要多。 为什么互联网公司可以不惜代价的烧钱发起价格战,不是**的结果可能就是死,京东与苏宁的价格战,虽付出惨重代价,但如今两者的距离已逐步拉开;滴滴,快的带来的打车市场补贴大战,最终带来的主要效果在我看来是彻底孵化出了这个市场,可能需要五年十年时间才被接受的消费方式,已被大量群体所接受,同时由于双方背后资本的博弈也不相伯仲,最终以合并收场。 烧钱到底靠不靠谱?
在互联网补贴经济的时代,给消费者来带的是更好更便捷更划算的生活服务,而不管市场如何,烧钱无错,但需谨慎。
文章分类:
新闻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