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互联网营销回归营销,让行业履约服务回归服务。 二维码
来源:原创 前些年大家还能抢到流量红利,所以商业模式可以曲折一些。市场还很热,募资花的时间不多,所以投资人也还有耐心听故事。但是近两年市场转冷,连投资人都没有钱,To C烧钱抢市场的故事不好讲了,创业者们和投资人们不约而同的把眼光转到了传统互联网升级(互联网+)和企业服务(B2B)中来了。 然而,传统行业转型哪里是这么随便就成功的,我们虽然看到滴滴革命了出租车,携程去哪儿几乎实质性垄断了出行,但是在现实中出现更多的,是互联网公司在垂直行业中的铩羽而归。 “《长尾理论》讲的逻辑根本不靠谱,你看全国菜农种地卖菜,典型的长尾市场,经常还被经销商压榨,于是我们就用互联网的手段帮他们匹配供需两端啊,然而并不会赚到钱,客户也不买账,除了成功减肥30斤外,我真没想到创业做这行给我带来什么。”一名黝黑的创业者说。 货物保质保量及时送达,看上去是很简单的需求。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互联网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一个做生鲜B2B的项目,做出SaaS产品,干了两年发现还不如菜农和小贩子手里的微信好用。农产品交易这个几千年历史的生意,供需匹配早就不是行业痛点——谁家种的妃子笑还找不到地方卖呢?互联网大V经常发朋友圈说“XX桔子滞销!求助!”之类的博人眼球的内容,更多是某些奸商的把戏,通过利用老百姓的同情心把批发商不愿意收购的次品卖出去。 哪怕真的是有供需匹配的需求,这个订单成了,却也不能保证后续交易的订单还在平台上进行。江苏养螃蟹的小王通过找个蟹网找到了北京四道口海鲜批发市场的小李,并达成交易,以后小李再要货,通过微信就搞定了。 都做不成大平台。 但是,如果自己把螃蟹都收了,再通过自己销售能力去找二批和零售市场,看上去供应链和物流都自己做了,却又不太“互联网化”,很难让互联网人沉下心来做这个模式,而且互联网人相关行业从业经历少,没办法适应线下肉搏。 “太重了,投资人不会喜欢的。”某创业者从自营转向撮合的时候,这样安慰自己。 并不是互联网没办法和传统行业结合。过去十多年来,中国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再经由微信对三四五线城市、以及中老年人做了一轮普遍教育,大家已经习惯了在手机上获取信息,互联网+的趋势早已经炙手可热。我们且看一个案例,看看互联网+是怎么样发生变化的。 获客难是每一个线下教育机构的痛点,为了获得一个客户,往往要付出收入的一半以上。而家长也同样苦恼:这么多机构,到底哪个好,哪个适合我的孩子?家长出现问题之后,就需要在互联网上寻求答案,而百度SEM投放就是这样默默等着家长的到来。 搜索引擎和门户广告引流只管CPM收入,并不管服务质量如何,更不会介入家长和培训机构的纠纷中间。因此,用户有投诉,用户不相信那些写得天花乱坠的广告。 敏感的创业者看到机会,于是就有人做了个“教育界的淘宝”,希望自己做好支付宝的作用,并且通过积累把自己变成大众点评。 然而最后这个项目没办法变成支付宝,支付宝并不抽佣,但是教育行业低频次高客单价的特征,必须要抽佣,否则赚不到钱,教育机构不愿意被抽佣,于是就选择了飞单;这个项目最终甚至也没能变成大众点评——餐饮是高频行为,所以有足够多的点评数据,教育恰好相反。 创业者坚韧,创业者聪慧,创业者脑洞大开:既然教育机构需要我带客户,又不愿意被我控制,我就分期付款。用户通过我的平台来找机构,我就帮他选机构,我按照时间段和教育机构分期付款,如果过程中学生投诉或者反悔,我剩下的钱就不给机构了,返回给学生,甚至给学生补偿。 在这个过程中,那些优秀的机构不玩了。他们本来并不缺生源,自己具备不错的获客能力,而分期付款甚至被强行退款的要求,挫伤了他们合作的意愿。于是好的供应商跑了,只留下了差的,这样一来,要求补偿的学生也开始增加了。 好了,我们猜猜后面会怎么发展? 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结合绝对不是简单的导流。平台首先是否能成为流量中心,让供需双方到都平台来寻求商机?其次,平台是否能成为一个信用中心,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和交易,并且保证交易的顺利达成? 如果可以,那么流量生意成立,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流量接广告,甚至用自己的流量撮合客户。如果我是个工厂,我也可以依靠平台做投放,找客户。 其次,交易平台应该在通过技术手段降本增效的同时,做安全可靠的中间平台,有可靠的现金流,可靠的业务流,可靠的人,可靠的货。 另外,把控服务。互联网+不应该是个简单的信息聚合和交易撮合,而是在交易后面的努力,也就是建设自己的能力,保证自己成为可靠的中间平台。B2B的交易,一定不是简单的做个支付宝就可以让双方在平台中进行交易的。 简而言之:让互联网营销回归营销,让行业履约服务回归服务。 ·END· 重庆赛为科技有限公司▶专注:网络推广、营销、策划、运营 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cqsaiwei.com/h-nd-648.html |